■汽車行駛在平坦的水泥路上。本報記者 崔虹 攝■田艷奎(左)和村支書張國生(右)商量著怎樣保養道路。陳小朝 攝
  今年4月初,藁城市西關鎮寨里村的田小牛和侄子田艷奎自籌資金40萬元,為村裡修建了一條通往無極縣北蘇鎮馬橋村的水泥路。這條600多米的出村路,不僅方便了村民出行,更將增加村民們的收入。為了感謝田小牛叔侄倆,村裡決定將這條路命名為“牛奎路”。
  養雞專業戶不知路上摔壞過多少雞蛋
  在藁城市西關鎮寨里村,田小牛可以說得上是一位“風雲人物”。以前,村民們都說他是個大能人,在石家莊做著大買賣,賺大錢;現在,村民們都由衷地豎起大拇指,稱他為村裡辦了一件大好事。
  昨天下午,寨里村村南通往馬橋村的嶄新水泥路上,車來人往,暢通無阻。然而,又有誰知道,一個多月前,它還是一條土路,而且滿是大小不一的坑,村民們更是飽受其苦。
  “快別提這條道了,我在這兒住了20多年,受死罪了。”說起這條路的“前世”,58歲的吳振生感觸特別深。吳振生算得上養雞大戶,雞舍就建在這條路旁邊。所以,無論是有人買雞蛋還是吳振生去賣雞蛋,都必須經過這條路。“到處都坑坑窪窪,最深的坑有七八十釐米。”吳振生說,這條道路以前全是浮土,特別軟,經過車輛的碾軋,溝越來越深,“喂雞的、賣雞蛋的根本沒法走。”吳振生說,每次馱著雞蛋從這裡經過,自己都非常小心。然而,即使如此,他至今已經記不清摔壞過多少雞蛋,“損失就別說了,肯定不小,那個心疼啊,可咱又沒辦法,唉。”
  見到村民姚永成時,他正開車去送貨。“俺開了個紙箱廠,每天從這條路上過四五次。”姚永成說,以前,只要下雨,自己肯定繞道,因為不敢冒險,“萬一車翻了,那就損失大了。”姚永成說,自從這條路修好後,他不但節省了時間,也節約了油費,提高了效率,“一舉好幾得呢!”
  村民以前去鄰村打工要繞道四個村
  站在修好的水泥路上往東南方向看,馬橋村的部分建築便清楚地映入眼帘。雖然位於不同的縣(市),但寨里村與馬橋村卻是實實在在的“鄰居”。而且,由於馬橋村經濟相對發達,寨里村2000多人都在那裡打工,每天要走四個來回。這條路無疑成為他們上下班的捷徑,可惜卻不是坦途。
  寨里村黨支部書記張國生介紹,如果是好天氣,這條道還勉強能走,去馬橋村打工的村民就省點兒勁。“要是遇上下雨下雪,誰也不敢走這兒。”張國生說,尤其是下雨天,水和泥混在一起,再加上車輛軋的溝,特別容易摔倒,根本就沒法通過。
  眼看著目的地就在前面,村民們卻只能捨近求遠,無奈地繞行梁家莊、林中、寺下、樓下,最後到達馬橋村。“如果騎電動車,本來五六分鐘就能到,繞村得需要半個多小時。”張國生說,這讓部分村民望路興嘆,甚至放棄了去馬橋村打工的想法。
  記者註意到,田小牛修好的水泥路路邊就是大片綠油油的麥子,長勢很好。“每年麥收、秋收,大家都為收割、入倉犯愁。”張國生說,現在好了,不管什麼車,都能順利地開到地里,收割完後再開回家裡,不用擔心會耽誤農時了。
  出村路被命名“牛奎路”
  路這麼平,我的雞蛋再也不會摔壞了。”吳振聲笑著說,現在去哪兒都特別方便,損失少了,收入自然而然就提高了。寨里村黨支部副書記吳建彬非常同意吳振聲的說法,而且,他把這條路稱為致富路。“以後,到馬橋村打工的人會越來越多,人們的收入也會增加。”吳建彬說,有了這條路,村裡就可以引進好的企業。“這條路修好後,還提升了俺們村的形象呢。”吳建彬說。
  “多虧了小牛,真該給他立個碑。”其實,不止吳振聲有這個想法,村幹部也曾跟田小牛溝通過,但被拒絕了。“我又沒乾什麼轟轟烈烈的事兒,就是想回報鄉親們。”田小牛如是說。
  田小牛是叫著侄子田艷奎,一起努力將這條出村路修好的。儘管田小牛拒絕了“功德碑”,但村裡還是決定將這條路命名為“牛奎路”。對此,田小牛表示,既然以叔侄倆的名字命名,那麼,他們將對這條路管護到底。“以後,道路要是壞了,我們還會出資維修,一定保證大家順利出行。”
  經濟條件允許了
  該為鄉親們做點兒事
  聽到村民的稱贊,田小牛隻是微微一笑:“我也就修了一條路,乾點兒力所能及的事兒,沒什麼。”
  51歲的田小牛是土生土長的寨里村人,對村裡的情況自是一清二楚。“村裡其他地方的路都比較好走,就這條出村路難走。”田小牛說,跟街坊鄰居嘮嗑的時候,他經常會聽到人們對這條路的抱怨:誰誰又摔倒了,誰誰又損失了多少雞蛋,要是能修修那條路就好了,正是這些話觸動了田小牛。
  “起初,村裡的意思是讓我拿幾萬,再從各家各戶斂點兒。”田小牛說,一聽這個,他就直接跟村領導說,不用別人掏錢,自己出資修就可以。“我們村子比較大,6000多人,又偏又窮。”田小牛說,以前想修也沒那個實力,現在經濟條件允許了,是該為老鄉們做點兒事情了。
  於是,田小牛把想法告訴了家人,不料卻遭到反對。家人一致認為,雖說在石家莊市經營著一家鋼材企業,可是現在生意比較難做,效益下滑,而且,錢又不是大風刮來的,那可都是辛苦錢。
  田小牛不改初衷,開始逐個給家人做思想工作。看到田小牛這麼堅持,家人只好妥協。
  看到家人同意了,田小牛和侄子田艷奎立刻忙碌起來。他們準備資金,多方詢問,終於請來正規的施工隊,並於3月底來到村裡。得知要修通往馬橋村的路後,村民們興奮地奔走相告。“剛開始還以為是村裡修,沒想到是小牛自己掏錢,他真是為俺們辦了件大好事呀。”吳振聲說。
  4月初,修路工程正式開工。半個多月的時間里,田小牛和田艷奎輪番盯在工地上,叮囑施工隊一定要保證質量。“因為已經承包給施工隊,所以鄉親們不用幫忙。”田小牛說,村民們也只是站在旁邊看著,心裡期盼著早日竣工。4月中旬,投資40萬元的出村道路宣告竣工,但還不能通車。經過十餘天的養護後,4月底,寨里村村民告別了以往的坑窪路,迎來了寬約5米、長600多米平坦的水泥路。
  □本報記者 崔虹  (原標題:爺兒倆瞅著老鄉們出門太難自掏腰包40萬修了條出村路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otpkkiqvaqxp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