開發北台灣中級山的英雄.轉貼 開發北台灣中級山的幕後功臣北桃竹探勘聯隊(北台灣山徑聯盟)黃福森 文 中級山一般指的是介於郊山和高山之間,海拔1000-3000公尺的山岳,由於大多數需鑽行茂密的原始森林,加上縱橫交錯如迷魂陣的山徑,以及陡上陡下的險坡,所以往往為登山界視為畏途,也是登山人士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標。近幾年來,北台灣中級山的路況卻有了許多變化,縱橫交錯的複雜山徑有了路標的指引,叉路口釘上了指標,陡坡處也有了繩索可助攀行,這些中級山彷彿變得和藹可親起來。其中當然包含著許多人努力的成果,而這群立志開發北台灣中級山的「北桃竹探勘聯隊」,可以說是開發山徑的主要力量。來自四面八方 這是一群由來自各隊愛好中級山的山友所組成,專為探勘桃竹苗中級山而成立的隊伍,沒有固定組織,但同樣有一顆愛好中級山的心。 三年多前與藍天隊長江啟祥聊天,談起桃竹苗中級山常見的路標,常是那幾隊,平常大家你看著我、我看著你的路標,彼此似乎是那麼的熟悉,卻又未曾謀面,如果大家能結合在一起,不但資料可以互相交流,在維修整理山徑的力量上亦可加倍,不是一件美好的事嗎?透過江啟祥及許良治先生的多方奔走,路標的主角一一現身,彼此志同道合一見如故,自然而然地成為與子偕行的好夥伴。 那是在一次參加桃園長青協會的聚餐前,大家決定起個隊名,以便來賓介紹時有個交代,左思右想,不如把這個來自台北(藍天隊、能高隊、愛山隊、崇稜隊)、桃園(桃園長青向陽隊、山風隊)、以及新竹(新埔鳴聲隊)的各隊山友,就叫做北桃竹探勘聯隊(簡稱北聯隊)吧! 後來,筆者受到藍天隊及北聯隊各前輩開路的精神感召,本想另行籌組專門開發山徑的組織「北台灣山徑聯盟」,因平日工作忙碌無法發展,承蒙北聯隊的各登山老友不嫌棄,正式將北聯隊的名稱定名為「北台灣山徑聯盟」。 近年來,北聯隊大有踏破桃竹苗中級山的氣勢,除了個峰單獨攀登,也嘗試開發各山頭之間的連稜縱走,許多以往從未想到的路線被探勘出來,提供北台灣山友的路線新選擇,只要是北聯隊走過,基本要求是:多把山刀要路徑明顯;密密麻麻的路標及叉路口的指示牌,使後來者有所依循,不致於迷途;危坡懸崖處架設繩索,保障攀登時的安全;希望把這一片美麗的中級山原始森林山徑呈現給社會大眾。路標的功過是非 對於登山路標(即一般常見懸於山徑樹枝上的塑膠路條),登山界一向有許多不同意見,有人認為懸掛路條,會造成環保問題且破壞景觀,也有人認為是指引路徑的明燈,在原始森林茂密的中級山區,登山路標的可貴,相信唯有深入其境的人方深刻體認其重要性。北聯隊關心的則是登山安全的問題,每開發一條新路線吸引山友前來攀登時,也有一份安全的責任,所以結紮著連續不斷的路標,是為了指引後來者不致於誤入歧途,並便利於山徑的統一。其實,在歐美先進國家有關於山徑步道的開發上,也是先以布條結紮在樹幹上,確定山徑的路線,待兩三年後路線正式定案,再設置永久性的山徑標示,如阿帕拉契山徑上的白漆方塊記號,北聯隊也期待未來有永久性的標示出現,以取代目前的路標,目前在經費與人力有限的考量下,只能以較簡單的方式來進行山徑的開發。與子偕行的好夥伴 雖然常常有新加入的人員,但北桃竹探勘聯隊主要還是以這些成員為主。「藍天隊」的江啟祥隊長及許良治先生,扮演著招集人及聯絡人的角色,不但策劃大部分的新路線,也要安排大家的集合時間與地點。「崇稜隊」的許俊仁,林俊宏、林蔡素蓮夫婦,以及「能高隊」的曾仁傑、葉淑梅夫婦,秉持著隊上的優良傳統,男的是山刀不離手的開路先鋒,女的則是綁紮路標的好幫手。 「愛山隊」的羅忠益先生,靠著中級山的登山活動,治療了許多病痛,所以致力於推廣登山,常落在後面綁路標,並且告訴我「這麼多的的路標,總不會迷路了吧!」。「桃園長青向陽隊」的姜榮盛先生是完成百岳後,轉進中級山的登山健將;而「山風隊」的許重成先生,曾為中船登山社的發起人,十多年前即是縱橫桃竹苗岳界的登山好手,並常撰文介紹發表,作品散見野外雜誌、中華山岳、中華健行等,如今雖已逾耳順之齡,卻是全隊的主力戰將,永遠走在隊伍的最前端,開路、定位、紀錄一手包辦,讓我們年輕的這一輩,只有在後面追隨的份。「山風隊」還有一位重要的幕後功臣,就是辛苦開車把大家平安送回家的鄧達春先生。至於「新埔鳴聲」這支路標綁遍北台灣重要中級山的隊伍,成員僅有黎振聲及鄧振榮先生兩人,黎老師因年事漸長,已逐漸淡出中級山區,而一向與許重成先生搭檔的開路前鋒老鄧-鄧振榮先生,卻不幸於92年三月中旬的一場車禍意外中過世,令人不勝噓唏。意外前大夥還一同計劃著登山的活動。、、、、 每當想起老鄧生前常告訴我的一句話,「很後悔太晚認識大家,不然可以在一起爬好多的中級山」。我就會想到,能在一起爬山,真是一種福氣,願大家都能好好珍惜這份緣。「附註」北聯隊還有許多功臣無法一一詳述,謹此獻上最高的敬意。